狗狗突然沒精神 小心脾臟腫大的警訊!
|狗狗突然沒精神 小心脾臟腫大的警訊!|
當平時活潑好動的狗狗突然變得懶洋洋、食慾不振或行動遲緩,飼主常會以為只是天氣太熱或牠累了,但這些看似普通的症狀,可能是脾臟腫大的警訊。脾臟是狗狗體內重要的免疫與血液調節器官,一旦出現腫大或病變,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問題。透過觀察狗狗的行為改變,及早發現異狀,有助於及時就醫與治療。本文將帶你認識脾臟腫大的常見症狀、可能原因與應對方式。
➤ 脾臟腫大的原因有哪些?
狗狗脾臟腫大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,包括腫瘤和非腫瘤性的疾病。 腫瘤性的原因,例如血管肉瘤、淋巴瘤等,需要特別注意,因為它們可能具有侵略性和轉移性。 非腫瘤性的原因,如脾臟扭轉、充血、結節性增生和血腫等,也可能導致脾臟腫大。
脾臟腫大的原因:狗狗脾臟腫大的原因可以分為非腫瘤性與腫瘤性兩大類,每一類又有多種可能性。
1.腫瘤性原因
-良性腫瘤: 血管瘤、脂肪瘤、結節樣增生等,多數預後良好。
-惡性腫瘤: 血管肉瘤、淋巴瘤、肥大細胞瘤等,具高轉移性與致死率。
-血管肉瘤:這是一種惡性腫瘤,常見於大型犬,特別是德國牧羊犬、黃金獵犬和拉布拉多犬。 症狀包括腹部腫塊、虛弱、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、黏膜蒼白、抑鬱、嘔吐和腹瀉等。
-淋巴瘤: 這是一種淋巴系統的癌症,也可能影響脾臟。
-其他腫瘤: 包括肥大細胞瘤、纖維肉瘤等。
2. 非腫瘤性原因
-鬱血性: 血液流通受阻,如脾臟扭轉、心衰竭、肝硬化等。
-感染性: 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感染(如犬艾利希體、焦蟲病)引發免疫反應。
-免疫性疾病: 如紅斑性狼瘡、溶血性貧血等造成免疫細胞堆積。
-髓外造血: 骨髓功能異常時,脾臟代替造血,導致腫大。
-脾臟扭轉(Splenic torsion): 脾臟的扭轉可能導致血液供應受阻,引起腹痛、虛弱和休克等症狀。
-充血(Congestion): 例如右心衰竭、血栓等原因可能導致脾臟充血腫大。
-結節性增生和血腫(Nodular hyperplasia & Hematoma): 這些是非腫瘤性的病灶,可能因免疫刺激、發炎或腫瘤問題引起,導致脾臟形成腫塊。
-其他疾病: 如免疫性溶血、貧血、肝硬化等也可能導致脾臟腫大。
➤ 飼主應注意的症狀
- 活力下降、嗜睡
- 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
- 腹部腫脹或不適
- 黏膜蒼白(如舌頭、牙齦)
- 急性虛弱或猝死(腫瘤破裂時)
需要注意的症狀:
腹部腫塊
沒精神、虛弱
體重下降、食慾不振
腹痛
黏膜蒼白
呼吸困難
腹脹
嘔吐、腹瀉
突然倒下或休克
⚠️若狗狗出現上述症狀,建議儘快就醫,透過X光、超音波、血檢等方式確認病因。早期發現與治療是守護毛孩健康的關鍵!
➤ 診斷和治療
診斷:獸醫通常會使用超音波、X光、血液檢查和細胞學/組織學檢查來診斷脾臟腫大和確定原因。
治療:治療方案取決於根本原因。如果是腫瘤,可能需要手術切除,並輔以化療等治療。 非腫瘤性的原因,則需要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。
⚠️狗狗脾臟腫瘤的存活率取決於腫瘤的類型、是否轉移以及是否及時治療。 良性腫瘤在脾臟切除後的2年存活率約為77.9%,而惡性腫瘤,如血管肉瘤,存活率較低,手術後4個月的存活率可能只有40%,且容易轉移。
🩺 診斷方式 脾臟腫大的診斷通常需要多項檢查來確定病因:
- 身體檢查:觸診腹部是否有腫塊或壓痛
- 血液檢查:檢查是否有貧血、血小板減少、白血球異常等
- X光與超音波:評估脾臟大小、形狀及是否有結節或腫塊
- 細針穿刺或組織切片:分析細胞組成,判斷是否為腫瘤
- 進階檢查:如骨髓檢查、CT掃描、凝血功能測試等
💉 治療方式
1. 手術切除(脾臟摘除術)
- 適用於腫瘤性或大型血腫、破裂風險高的情況
- 手術後狗狗仍可正常生活,但免疫力可能稍微下降
- 若腫瘤已轉移,手術可能無法改善預後
2. 化療
- 適用於惡性腫瘤如淋巴瘤、血管肉瘤
- 可延長存活期,但通常無法根治
3. 支持性療法
- 包括輸血、止痛、營養支持等
- 若無法手術或化療,可考慮安寧療護
🐶 建議飼主注意事項
- 定期健康檢查是早期發現的關鍵
- 若狗狗出現腹部腫塊、虛弱、食慾不振、黏膜蒼白等症狀,應立即就診
- 即使是良性腫瘤,也可能破裂造成血腹,建議及早處理
別忽略那些看似微小的症狀,因為毛孩不會說話,但牠們的身體正在告訴你一切。用心觀察、定期檢查,讓我們一起守護牠們的健康與幸福。